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買樓收租以外的選擇

香港樓市走到今天,已經是高處不勝寒,收租回報率越來越低,如果到今時今日才來考慮投資物業收租,既要面對樓市下調以及政策打壓兩大風險,收租回報率又偏低,高風險低回報,是項投資值博率甚低。 但手持現金如不作適當投資,又無法對抗通脹,如何是好? 相信這是目前不少散戶面對的兩難困境。但開講有話:「知識改變命運」,其實呢個世界除左買樓收租,還有不少其他方法也能達到類似效果,爭在你會否以一個開放心態去接受新事物並願意花時間精神去學習鑽研新的投資工具。例如債券本來也是一種收息工具,但投資債券牽涉銀碼太大,並不適合一般散戶。所以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普通人也能操作的另類收租法 -- 「期權收租法」。

不少投資者或會誤以為,若本身並非進取型投機者,未必需要對衍生工具作深入了解。其實,就積極性而言,衍生工具本身亦可說是一種主動型的理財產品,因為它既可透過策略為投資組合對沖風險,亦能夠為其提供增值機會。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常用的股票期權策略:備兑認購期權。

獲取持股額外回報

假若投資者持有正股,並設定於股價到達某目標價後便會沽出獲利,但股價未到目標價前則會持有作長線投資。現因估計股價波幅於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維持平穩,故可考慮利用股票期權增加收益。

沽出備兌認購期權增加收入(COVERED CALL)

這策略是沽出與投資者目標價相同(或較接近)的行使價認購期權,藉以希望能於正股在不大波動之下,賺取所有期權金而能有所收益。當沽出的期權於到期日或到期前股價仍然低於行使價時,認購期權買家因未能於行使中獲利,故不會行使其權利,投資者便可因而賺取沽空期權所得的全部期權金,令所持正股在未到目標價前獲取收益。

若然在期權到期日或之前,股價已經升越投資者心目中的價格(即行使價),期權可能會被行使,投資者便要履行其合約責任以該行使價沽出持有的正股,投資者不但可按心目中的價格沽出正股,也可以收取的期權金作額外收益。

例子

投資者持有一手走勢穩定的股票A(1,000 股),現價$130,設定目標價為$140;投資者不但可享有股息之回報,亦可同時沽出一個認購期權增加額外收入。若投資者以期權金每股$1.87沽出行使價$140的認購期權,其成本及期權到期時盈虧分析如下:

情況:
認購期權短倉:
- 現股價$130.00
行使價$140.00
- 收入(每手1,000股)
$1.87 x 1,000 = $1,870
- 若正股於到期日或之前維持於行使價$140以下
期權金共$1,870可袋袋平安
- 若正股於到期日或之前上升超越行使價$140
覆行合約責任以$140沽出股票,每股賺$10,另已收取期權金每股$1.87
- 若正股大幅下跌
期權金$1,870可彌補股價下跌的部份損失
 


今日市區一個上車盤,動輒3、4百萬,收12000至14000元租。未計差餉、管理費、維修費、空置等,順順利利收到租亦只不過3厘左右。

假如以相約資金390萬投資於以上例子股票A,可買30000股,以目前恒生指數週息率約3厘計,一年收117000元息(3.9×30000股)再用covered call策略,一年開6次倉計,期權金收入336600元(1.87×30000股×6次)。一年股息加期權金收453000元。回報勝買樓收租。

況且,只要持有一手可做股票期權的正股,便可參與操作,資金運用方面比動輒過百萬的樓宇首期靈活得多。

而最重要的是,樓價已界歷史高位,但恒指市盈率只有11倍左右,比歷史中位數還要低兩成。邊樣值博?讀者應心裏有數。

以下再具體列出covered call策略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 適合願意承受持有股票風險的長線股票投資者。
  • 適當地運用此策略可令長線投資增加收益,提升投資回報率。
  • 若正股升至行使價之上,可推高止賺價(行使價+期權金)沽貨獲利,發揮指定價位套利功能。
  • 即使股價大跌,期權金的收入亦可彌補部份股價損失。

缺點

  • 若持有股票大幅上升,認購期權賣方有責任沽出所持股票給買方,繼而錯過股票往後的升幅。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