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技術指標不等於技術分析

本欄名為「分析技術分析」,顧名思義是一個以技術分析的角度論投資的專欄。至於為何要再分析「技術分析」,是因為「技術分析」一詞已被坊間太過濫用,以致好些所謂的「技術分析」近年來好像成績大不如前。其實,就正如光看看P/E或業績報告不代表就是懂得基本分析,技術分析也絕非一些投資者甚至傳媒以為懂得看陰陽燭圖、懂得如何運用一些技術指標如平均線、RSI MACD、保歷加通道甚至較為高深複雜的趨向指數DMI、三重線指標TRIX、平衡交易量OBV等等就是懂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的重要一環是統計:利用統計方法計算出某個技術指標、某個技巧甚至某個投資系統的往績命中率,即所謂的back-testing,從而判斷某方法的成效,繼而設計出高勝算的買賣策略。所以,一個真正的技術分析員會利用技術指標(多為自家研發)針對不同資產品種採取精確的back-testing測試後,再以獨門買賣信號進行操作。

至於如何測試,如何設計信號,現今科技發達,我們可利用電腦技術如Excel、VBA、Perl、Java等程式編寫、YQL的使用、以及MetaStock的程式編寫和使用等;另外數學知識包括變異數分析及最小平方誤差法等;亦有交易的理論,包括心理偏差、指標設計及資金管理理論等;還有就是有關交易系統的專門技術,如分析策略的效率、優化策略參數、隨機時間序列的設計等。要幾專業有幾專業,理應獲得更大尊重。

另一方面投資者欲躋身炒家行列,必須同時修練「招式」同「內功」。「招式」是指閣下在投資市場上掌握並運用的方法及技巧,例如某種高勝算買賣策略,甚至一套機械式操作方法等;至於「內功」,則是指閣下的投資心理質素,並了解自己的定位,如性格、EQ、能否遵守紀律、可承受風險之高低、財力等。兩者缺一不可,可惜大部分小股民通常只鍾情於「招式」,致力找尋必勝策略,殊不知必勝「招式」未必人人適用。

舉一個真實例子,話說幾年前某君初入股場,花了萬幾銀在坊間學到一招高勝算策略,蝕就最多蝕兩三成,贏就隨時可以贏兩三倍,聽落認真不錯! 只可惜佢本錢唔多,只夠分兩三注,結果有三隻A、B、C股票先後發出買入訊號,某君當然跟住買,只可惜一時間三隻都未跑得出,仲要隻隻跌緊一兩成,正當坐艇之際又有隻D股票發出買入訊號,此時此際某君患得患失之心情可想而知。最後決定換馬:沽A買D! 誰不知呢頭沽出A股票o個頭A股票就大升,反而D就唔郁... XYZ$%@  好,算數! 跟住冇幾耐又輪到隻E股票發出買入信號。好,今次某君決定唔喚! 結果如何? 相信讀者們都能猜到,就係某君又試眼白白睇住隻E股票爆升而冇自己份。塵世間最痛苦真係莫過於此! 那麼是否此方法有問題? 未必! 怪只能怪某君資金有限,換轉另一位朋友,他只比某君多少少錢,剛好夠分四五注,故事結局已經截然不同。

由此可見,絕世武功真的不是人人能練,必須先了解自身的「體質」是否適合!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各位戰友務必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無論甚麼方法都要自己下一番苦功,一方面要認證方法之成效,切莫人講你就信;另一方面,即使該方法真的有效,亦要衡量是否切合自己,如否則可嘗試加以改良,再收為己用,切忌囫圇吞棗,以免落得東施效顰之下場。

故此本欄一方面利用技術分析來探討投資技巧,同時也會分享一些投資心法與各位戰友共勉之。筆者自知才疏學淺,斗膽獻醜,只是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歡迎各位高手不吝賜教指正。如有問題或意見,可電郵至analyzeta@gmail.com

ps. 上文中的「某君」到底是誰,相信聰明的讀者應該不難猜到! 哈哈,冇錯,咪就係... 「我個朋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