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為何大多數人總是「贏粒糖,輸間廠」?

為何大多數散戶投資者都是輸的多,贏的少?我們可以從行為經濟學這方面作出分析。

先跟大家玩個相當有名的心理測驗,閣下參加公司週年晚會,幸運地抽中十萬元現金獎,當上台領取獎金時,主持人為了搞搞氣氛,再給你兩個選擇,選擇一:猜鋪包剪揼,你赢咗可以攞二十萬,但輸咗就乜都冇,選擇二:乾脆攞十萬算。相信大部份朋友會選擇後者。
相反,假若閣下亂拋垃圾,給警察先生捉過正著,他亦同樣給了你兩個選擇,選擇一:罰款1500大元;選擇二:猜鋪包剪揼,輸咗罰3000元,贏咗則可馬上離開,大部分朋友會選擇後者博一博。

這個心理測驗源自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Daniel Kahneman及Amos Tversky提出的【展望理論】。簡單而言,大多數人在面對獲利時,極想保持利潤,不願多冒風險。而在面對損失時卻希望博一博,盡可能全身而退。

若將上述理論,套用在投資市場時,會演繹如下:當我們有利潤時,均傾向先平倉獲利,但損蝕時就傾向等待市況反彈,博其反敗為勝。但可惜股票市場往往是愈升就愈有,愈跌就愈多。有錢賺的賺點點就平倉了,冇錢賺的卻短炒變長揸,結果不又是「贏粒糖,輸間廠」嗎?

投資著重心理質素,投資者EQ唔夠,其實贏面不比賭大小多。賭大小買定離手,贏輸隨即揭曉,買股票卻不同,牽涉到機會成本。自己買的即使沒有大跌卻也不見大升,只是反覆橫行,得閒震下倉嚇餐飽,隔壁陳師奶買的那隻卻日日創新高,換馬嗎?又驚摸頂;不換嗎?又唔抵得陳師奶個「招積」樣。換與不換之間真的存在太多討論空間… 如是者在這種眼紅、手癢、患得患失兼極度唔平衡的心理之下飽受煎熬,買股票的贏面隨時連40%都無。

再者,股市中陷阱何其多,想收貨的莊家只要「質」穿某些所謂支持位,心理質素差及對技術分析一知半解的小股民,便會爭相走避,股價一跌,大戶正好趁低撈貨。

要唔輸心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上移止賺法」。先利用圖表數據勾劃出入市藍圖,再衡量機會率、值博率、繼而訂立止蝕位,一切皆在有數得計之下,便可嘗試入市。

先假設止蝕幅度為10%,若市況一如預期,利潤達10%時,先平倉一半,並同時上移止蝕至入市價,若市況繼續向好,則繼續上移止賺位,愈賺愈多;相反若市勢逆轉,餘下的半注也只是打和離場,頭半注卻已薄有微利。採用如此簡單策略,既可追求更大利潤,亦可立於不敗之地。

這方法在成本管理學上,屬小學生級別,投資者可參考此做法,為自己謀取最大利潤。不至每次都「贏粒糖,輸間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